我国突破3500米深海观测技术!这套浮标系统有多厉害?江苏股票配资
大家好,我是星河,我非常热爱旅游热爱国际时政。
很多人可能没注意,咱国家最近在南海干了一件大事儿。
不是发射卫星,也不是造舰下水——是往3500米深的海底,布了一个巨型浮标系统。
听上去没那么热闹?但真懂点海洋的人都知道,这一步,含金量高得很。
因为从这天起,咱们有了自己在深海布“哨所”的能力了。能看、能测、能预警,谁在我们家门口翻个浪,都逃不过它的眼睛。
那年,有幸见过一次海军远洋科考船,那时候他们就在琢磨怎么搞深海观测。说实话,当时听得云里雾里,但有句话我记住了:“谁能看清海底的变化,谁就能先发制人。”
这回在南海布下去的这套浮标,不是咱以前那种小浮漂,它是整整一套能撑风扛浪、还能上下联通的“海上监测台”。能顶住几十米每秒的狂风,最大波高20米它都不怵。放到3500米深的水里,稳稳当当像钉在海底一样。
展开剩余67%里面装的设备也不是花架子。上面盯着天,能看大气里的二氧化碳浓度、温度、湿度,能测风向风速;下面盯着水,能看到洋流怎么跑,氧气含量、叶绿素含量都能测。
从海面往上10公里,从水下往下1公里,一整条垂直剖面,给你画得明明白白。
这套系统能布成功,说白了真不容易。
别说国外想搞深海大剖面观测,一直没整明白,就连我们自己,前几年也卡着脖子,特别是数据传输和供电这两块。
这次能成,是咱们自己团队憋着劲儿干了三年——量子激光雷达、微波辐射计、深水探头、自动调控电源系统,全都是我们自己研出来的,没求谁,也没抄谁。
最让我佩服的是它那“供电”设计。在海上,供不上电,一切都白搭。
这次不靠某一种电源,而是太阳能、风能、波浪能、温差能全都安排上了,谁有劲谁发电,谁不行谁歇着,自动切换。
我开玩笑说,这是“浮标里的柴火灶+电磁炉+太阳灶”,用啥都有。最后整出个结果:能在海上趴几个月,全天候连续监测,不耽误事儿。
那它到底能干啥?
你以为这只是科研部门用来写论文的?
不是。这玩意儿真能救命。
比如台风,一年到头,最爱从南海那块儿冒出来。预测不准,航线、渔船、油气平台,全都得跟着遭殃。
有了这浮标,能实打实给预警系统提供第一手数据,不靠“猜”,靠“看”。
再比如海洋污染。一旦哪个油轮出事,谁也不想看到大片海域变黑水。有这套系统,污染怎么扩散、流向哪、漂多远,咱心里有数,处理也快。
还有一点,不说不行:这事儿对我们国家战略地位意义也大。
南海啥地儿?咱们自己的家门口。
以前我们靠别人家的观测网,现在好了,自己有设备、自己能看,谁在那一片活动,我们自己先知道。
你想一想,这是多大的底气。
咱们的远洋科考、深海资源开发、乃至于海军训练活动,都得建立在这个基础上。海上“看得见”,才谈得上“稳得住”。
这套浮标系统布下去的,不光是设备,更是一种能力,一种态度。
咱们不靠别人,自己下手搞深海布放,自己掌握数据,自己撑得起一整套海洋观测体系。
它不是“高冷科技”,它是脚踏实地的装备,是咱国家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成果。
从我一个退伍军人的角度看,这就是“科技打仗”:你不一定上战场,但你能让敌人在战场上不敢轻举妄动。
浮标虽然静静地待在海上,但它的背后,是我们几十年攒下的本事江苏股票配资,是我们现在该有的底气。
发布于:安徽省